第233章 王府用膳(2 / 3)

,暮色已经漫过王府的飞檐,远处的平安镇亮起了点点灯火,像撒在黑夜里的星子,“去年冬天给镇上添了三座粮仓,今年开春又修了条引水渠,就算遇上旱灾,也能保证田里的收成。前几日去镇上,还见着王老汉在给新盖的瓦房上梁,他的孙子都能跑着喊我‘柳伯伯’了。”

说起平安镇的百姓,柳林的语气里带着真切的暖意,这让一直觉得他冷硬如铁的司马锦绣有些意外。她印象里的柳林,永远是穿着玄甲、握着长剑的模样,连说话都带着股杀伐气,却没曾想,他会记得王老汉家的瓦房,会知道李婶的丈夫牺牲在何处。

“王爷对百姓的心意,镇北的人都记在心里呢。”公孙婀娜轻声道,“前日去寺里上香,还见着不少百姓在菩萨面前,求菩萨保佑王爷平安顺遂。”

柳林笑了笑,没接话,只是给司马鸢儿和司马锦绣各斟了杯酒:“尝尝这‘烧刀子’,是平安镇的酿酒师傅新酿的,烈是烈了些,却能驱寒。当年我和玄甲军的弟兄们,在黑松隘口守了三个月,全靠这酒取暖。”

继续阅读

司马鸢儿浅尝了一口,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,留下一阵灼热的暖意:“确实烈,像极了镇北的风。”

“这酒里还放了些当归和鹿茸。”柳林看着她,“你身子素来畏寒,冬天多喝些,能暖暖身子。”

这突如其来的体贴让司马鸢儿愣了一下,随即眼底泛起湿润。成婚这些年,柳林虽敬重她,却极少有这般细致的关怀,仿佛他们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纱,客气得像君臣。此刻这杯酒,倒像是把那层纱融化了些,露出底下藏着的温情。

司马锦绣看着眼前的景象,忽然觉得心里的那些计较都淡了。她想起去年冬天,自己得了风寒,高烧不退,是公孙婀娜让人送来一碗热腾腾的姜汤,还亲自守在床边,直到她退了烧才离开。那时她还觉得公孙婀娜是在故意炫耀贤淑,如今想来,或许是自己太多心了。

“对了,二妹上次说想学骑射,我已让人在西校场备了匹温顺的母马。”柳林忽然看向司马锦绣,“等过几日天暖些,让玄甲军的教头教教你,也好活动活动筋骨。”

司马锦绣又惊又喜,连忙道谢:“谢王爷!我早就想学了,只是总怕学不好,让人笑话。”

“有什么好笑话的。”柳林的嘴角扬起一抹浅淡的弧度,“当年你姐姐学骑射,摔得膝盖都青了,不也照样学会了?”

司马鸢儿被说得笑起来:“那时王爷还说我笨,说玄甲军的女兵都比我骑得稳。”

“那是激你呢。”柳林的目光落在她身上,带着几分怀念,“你性子好强,越激越肯下功夫,果然没过多久,就能跟着玄甲军的轻骑营跑上一圈了。”

满室的笑声混着菜肴的香气,漫过描金的梁柱,从窗隙飘出去,与王府花园里的夜香气息缠在一起,温柔得像江南的春水。柳念安在公孙婀娜怀里打了个哈欠,小脑袋歪在她的颈窝里,睡得香甜。丫鬟们安静地站在角落,连呼吸都放得极轻,生怕打扰了这难得的和气。

晚膳快结束时,厨房端来一碗冰糖莲子羹,说是给公孙婀娜补身子的。莲子炖得软糯,冰糖熬得晶莹,盛在白玉碗里,像极了江南的月色。公孙婀娜舀了一勺,递到柳林嘴边:“王爷也尝尝,刚炖好的,不烫。”

柳林自然地张口吃下,目光落在她微颤的眼睫上。这些日子他忙着太平道界的事,鲜少陪她吃饭,此刻看着她温柔的侧脸,忽然觉得那些冰冷的实验、血腥的血海,都不如眼前这碗温热的莲子羹来得真切。

司马鸢儿看着他们,忽然端起自己的汤碗,对司马锦绣笑道:“来,咱们也尝尝,这莲子羹熬得可真不错。”

司马锦绣笑着应好,姐妹俩碰了碰碗沿,清脆的声响里,藏着一丝释然。或许在这镇北王府,她们永远成不了掏心掏肺的姐妹,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