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干年后,已经成为了南华渔业下属4000吨级渔业母舰“南渔1011号”舰长,天天带着船队沿着袋鼠国海岸线肆意捕捞的陈海,依旧会回想起他第一次见识到远洋大海的狂暴一面的那天。 这一天,他看到了老船员们的镇定和专业,船长紧紧盯着雷达和海图,不断调整航向,试图寻找风浪相对较小的区域。 没错,由于南洋电子技术极其发达,即便只是一条千吨级的渔船,这南洋-1000型上也是可以选配雷达和渔业声呐的。 而财大气粗的南华集团自然不会吝啬,为这5条渔船加装了最新型的气象雷达和渔业声呐。 这场风暴,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才渐渐平息。 当阳光再次穿透云层,所有人都松了口气,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。 经历风雨,陈海发现,船员们的凝聚力更强了。 风暴过后,船队按照计划抵达预定海域。 真正的作业开始了。 在传统渔民出身的船员看来,寻找鱼群还是要靠“看水色、观鸟群、找流界”的老经验。 他们对着看似平静的海面指指点点,争论着哪里可能有鱼。几个老渔民聚在一起,凭经验判断着水流和云层,意见却不尽相同。 “我看那边水色发暗,估计有东西。” “不对,瞧见那群海鸟没?它们盘旋的地方才是鱼群。” “这深海啊,光靠眼睛看,难咯……” 陈海在一旁看着,心里也没底。 他只知道这船能装250吨,但多久能装满?十天?半个月?他想象不出声纳到底有多厉害。 然而,船上那位戴着眼镜、来自南洋无线电六所的年轻技术员,却带着耳机,全神贯注地操作着那个神秘的声纳屏幕,对老渔民们的争论似乎充耳不闻。 突然,技术员激动地喊起来: “船长!有情况,巨大回声,深度80到120米。范围非常大,是大型鱼群,很可能是金枪鱼。” 船长和几位老渔民将信将疑地凑过去,只见屏幕上显示出一片密集的、移动的光点,覆盖了相当大的区域。 “这……这一堆亮晶晶的点,就是鱼?”一位满脸皱纹的老渔民挠着头,他一辈子都在跟大海打交道,却看不懂这现代科技的“天书”。 “靠谱吗?别白忙活一场。” “声纳不会骗人。”技术员自豪地推了推眼镜,“这是我们六所最新的技术,用的都是……嗯,反正就是领先外面几十年的东西。” “它通过声音的回波来探测水下物体,鱼群密度、大概种类、深度都能判断。” 这么牛? 陈海只觉得是在听天书一般。 “下网。”船长看着屏幕上那前所未见的密集光点,又看了看将信将疑的老渔民们,最终选择了相信科技,果断下令。 巨大的拖网被投入海中,渔船调整航向,开始拖曳。 等待的几个小时里,甲板上的气氛有些微妙。 老渔民们时不时望望海面,又看看紧闭的声纳室门,心里打着鼓。 陈海则既期待又紧张。 几个小时后,起网的时刻到了。 绞盘发出沉重的轰鸣,网袋缓缓露出水面。 当网口脱离海面,看到里面那一片银光闪闪、活蹦乱跳、体型硕大的鱼体时,整个甲板先是一静,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。 “是金枪鱼,好大的黄鳍金枪鱼。” “我的老天爷!还有这么多鲣鱼。” “这一网,这一网怕是有几十吨吧?抵得上我们以前跑半年啊。” 刚才还心存疑虑的老渔民,此刻激动得手都在发抖,看着声纳室的方向,眼神里充满了敬畏:“神了……真是神了……” 技术员走出来,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,深藏功与名。 一网接一网,收获惊人。<
第642章 风暴与渔业声纳(1 / 2)